饮水咳呛是吞咽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脑损伤患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等。其主要原因是脑损伤后,患者感觉功能减退,固体或流体食物较易刺激咽部的感觉器官,引起吞咽反射,从而引出吞咽动作。而由于水对咽部的刺激较轻,所以患者喝水后,特别容易呛咳。临床中可经常见到患者进食改善,但仍有饮水咳呛现象。
饮水咳呛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常会引起患者对于饮水的抗拒,可导致患者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饮水咳呛的常用检查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洼田饮水实验方法:
患者取坐位,如往常一样喝下30ml的温水,观察患者饮水过程,有无咳呛及所需时间:Ⅰ5秒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5秒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一饮而尽,有呛咳;Ⅳ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多次呛咳,不能将水喝完。
评定: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饮水呛咳的康复训练方法:
1.口、颜面相关功能训练
口唇闭锁训练
下颌运动训练:嘱患者尽量张大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必要时可给予辅助。
舌部运动训练:上下左右前后,环转运动,必要时借助吸舌器。
咳嗽训练
2.感官刺激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可用冰棒或小冰块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若出现呕吐反射应终止刺激。
触觉刺激:用棉签、压舌板等刺激唇周、舌等以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
味觉刺激:可给患者少量不同味道的液体,如柠檬水、糖水、汤汁等以加强对舌面、咽部的刺激。
3.可应用低、中频脉冲电刺激以增强与吞咽相关的肌肉肌力。
4.针灸治疗
5.球囊扩张术:该技术可显著改善由于环咽肌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疗程短等特点。
编辑:张雨丰
审稿:高明
陈志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