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应该说是不死的癌症。这种疾病很难治疗,随着病程的继续,最后只能是丧失各种功能。这种疾病服药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往往很多药物不能治疗这种疾病,反而药物还会导致更多的疾病发生。艾灸、点刺放血等这些绿色疗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能帮助身体在调整,所以效果很好。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中医认为肾虚是脑萎缩的主要原因和基础,痰凝血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正是脑萎缩的基本病机。正虚可以生痰生瘀,痰瘀又可加重正虚,二者互为因果,导致了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艾灸为主,因为艾灸可以软化血管。艾灸是以一种热疗的方式,促使血管弹性增强,促使血流速度加快。热熔可以融化血管内的血脂,可以帮助扩张血管,从而使血流量加速。持续使用艾灸,就会有效控制血脂的形成,有效控制血管壁的老化,促使血流加快,血氧浓度增加,从而改善脑萎缩的发生和继续发展。另外配合患处的持续性按摩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会产生叠加性效果。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脑血栓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西医治疗,多用血管扩张剂和降颅内压治疗。中医治疗以活血化淤和芳香开窍法为主,再就是针灸和艾灸治疗。下面主要谈艾灸治疗。脑血栓的艾灸治疗取穴:百会、大椎、风池、肩井、足三里、曲池、太溪、一般脑萎缩的艾灸治疗取穴:百会,大椎,天窗,神阙,肾俞,足三里,涌泉穴。一天之中可以选择艾灸几个穴位,根据需要,逐渐加减艾灸的穴位。使用温补艾灸仪艾灸时每穴艾灸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日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在这里面我给的穴位,头上和颈部的穴位较多,就是艾灸后,使头颈部的气血,尽快上浮于头,从而改善头部的缺血缺氧状态,当头部有了足够的血氧供给,那么就会改善脑血栓和脑萎缩的状态。
脑萎缩艾灸治疗配穴中有一个特效穴位天窗穴,下面单独介绍一下:颈动脉处有一个穴位叫做天窗穴,天窗穴,别名窗笼穴,窗聋穴,窗簧穴,天笼穴,是人体小肠经的穴位之一。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主治疾病有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说话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音的病症)等。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提肌、头、颈夹肌。浅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外静脉。深层有颈升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由于这个穴位,经过了枕小神经和颈外静脉,深层有颈升动静脉的分支,所以在艾灸的时候,艾灸的热度使这里的血管扩张,产生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从而使血氧浓度增加,使血液的营养尽快供给大脑,从而改善脑缺血脑萎缩的现象,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老年性痴呆,这就需要家属积极配合操作,水到渠成。艾灸天窗以及头部诸穴治疗法任重道远,需要时间积累,同时再配合各条经络肢体的按摩,这就是康复治疗,结合着艾灸和康复治疗,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减轻,渐趋康复。友情提醒:脑血栓的病人由于疾病发展快,恢复慢,常常产生焦虑状态,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希望家属给予更多的关爱、尊重和重视,还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更要有个好的心态,这些对于脑血栓的康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艾益生艾灸神器
甄香滑山药粉
全国招商。
赞赏